2,146.7 万,这是一份机构报告所统计的中国患有听力障碍的残疾人数量,占残疾人总数的 24.2%,并且中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就有 1%-3% 患有先天性耳聋,相当于每年将新增 1.7-5.1 万名患有先天性耳聋患儿。但人工耳蜗引入我国 25 年来,仅有 8 万名患者接受相关手术治疗。

由于种种因素,中国人工耳蜗的渗透率远不及发达国家和地区。所幸的是,近年来,在国家康复项目支持、国产替代降低产品价格和人工耳蜗加大宣传的影响下,人工耳蜗市场应用正逐步扩大。作为国产人工耳蜗技术的先行者,诺尔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前不久,丁香园专程与诺尔康常务副总兼诺尔康听力言语医学研究院院长银力先生就人工耳蜗的应用现状及诺尔康的研发情况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自主研发,打破垄断
植入人工耳蜗是目前让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恢复听力的唯一办法。1968 年,美国耳科医生 William House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人工耳蜗产品,自此人工耳蜗行业告别了纯理论阶段,正式迈入产品发展期。我国人工耳蜗的研发应用起步自上世纪 90 年代,迄今已有 20 余年的历史,但与应当接受人工耳蜗治疗的听障患者人数相比,相关手术的开展依然不尽人意。

银力介绍说,在诺尔康等本土厂商实现突破之前,进口人工耳蜗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造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很多接受治疗的患者都戏称,安装一个人工耳蜗,就如同向耳朵里放进了一辆桑塔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听障并不致命,不少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患者往往选择放弃治疗。

2010 年,诺尔康发力 5 年、投入上亿的国产人工耳蜗终于成功面市,中国成为继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之后世界上第四个能生产人工耳蜗的国家。这款人工耳蜗于 2011 年正式获得国家药监机构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批准生产书,第一次打破了进口人工耳蜗的垄断地位。国产人工耳蜗的进场,将价格由原来的 25 万拉低至 15 万元,患者因此有了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健康意识也随之转变,患者对人工耳蜗的消费意愿日益增强。加之医疗保障系统不断健全,已有多个省市已将人工耳蜗器械列入医保报销范围,这些举措也在进一步驱动市场扩容。

除此之外,先天耳聋如未及时干预,将给患儿的成长带来极大阻碍,同时也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为逆转这一态势,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如 2018 年我国正式启动「十三五」人工耳蜗救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听障儿童免费实施人工耳蜗产品植入和给予手术费用及康复训练费用补助。

银力表示,在医保和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有能力负担人工耳蜗手术的费用,而且未来鼓励人工耳蜗行业发展的政策还将持续发力,不仅广大听障患者会从中获益,包括诺尔康在内的行业参与者也将因此获得高速发展的助力。
持续创新,实现突破
发生耳聋后,患者会面临许多选择,包括治疗、选用助听设备、康复学习等。银力介绍道,耳聋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和神经性,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深度以及单侧和双侧耳聋。助听设备的选择与发生耳聋的侧别、性质和程度是密切相关。比如双侧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就应首选助听器验配,而深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就应积极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人工耳蜗的研发和生产涉及精密机械、微电子、耳科医学、生理学和仿生学等多个学科,涵盖信号处理、微电子芯片、集成电路、产品模块设计、材料生物相容等多种技术与工艺,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银力表示,诺尔康创立以来,在人工耳蜗的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出了雄厚的研发实力。公司位于美国加州的研发机构集中了美国华人神经电子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不但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具备领先的产品开发理念与经验。在国内,诺尔康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聋儿康复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知名机构联合组建了研发队伍。

截止目前,公司已获得上百项得到授权的专利,并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听性脑干植入设备国产化及临床应用、国产人工耳蜗的策略和技术优化两个项目,并获得了省重大科技专项,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中科院「科技助残计划」的合作科研单位。
这些研发计划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公司新近研发成功新型人工耳蜗电极 CS-10A TE(Thin Electrode)为例,该系列电极有三种长度可选,适用于正常耳蜗、各种畸形耳蜗及骨化耳蜗的植入,电极柔软纤细,最大限度保护耳蜗精细结构。

值得称道的是,CS-10A 及 10A TE 电极拥有的 24 个刺激电极,电刺激频率特异性更高,电刺激频率覆盖多、频率表达好,增加听声分辨率,提高听声效果。同时由于电极数目多,如果一个或多个电极因位于蜗外等原因不可用时,植入者听声效果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除了实现硬件的创新与引领外,银力特别提到,诺尔康在言语处理器方面也有颇多建树,公司已经开发出易懂(C-tone)编码策略,主要针对汉语等声调语言开发的声音处理技术,可以在不影响语音编码的同时,传递更加丰富的声调信息,让声调听得更加清楚。临床研究表明,诺尔康人工耳蜗用户在使用易懂策略时与在使用传统编码策略时相比,声调识别率会有 5% 的显著性提升,同时,开放式言语识别率也会因此而上升 4%-6%。

当下,人工耳蜗面临的主要瓶颈体现在难以对抗环境噪音和无法像常人一样聆听音乐两方面。近 20 年来,这两大难点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银力强调,诺尔康投入了相当多的技术力量聚焦于此,希望能够为实现这些行业级的技术突破贡献力量。

另外,在以人工耳蜗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公司还在视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损伤领域开展布局,最终「让听不到的人听得到;让看不见的人看得见;让站不起来的人重新站起来」这一发展宗旨以创新优质产品的形式落到实处。
图片来源 :诺尔康